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808篇
  免费   17338篇
  国内免费   11811篇
电工技术   30662篇
技术理论   15篇
综合类   21486篇
化学工业   10223篇
金属工艺   6912篇
机械仪表   16554篇
建筑科学   42463篇
矿业工程   8610篇
能源动力   5116篇
轻工业   4874篇
水利工程   9447篇
石油天然气   6347篇
武器工业   2683篇
无线电   138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34篇
冶金工业   8576篇
原子能技术   1247篇
自动化技术   48168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2025篇
  2022年   3576篇
  2021年   4502篇
  2020年   5271篇
  2019年   3953篇
  2018年   3606篇
  2017年   5287篇
  2016年   6225篇
  2015年   7074篇
  2014年   17034篇
  2013年   12456篇
  2012年   16251篇
  2011年   17376篇
  2010年   13797篇
  2009年   14219篇
  2008年   13786篇
  2007年   16626篇
  2006年   14321篇
  2005年   12152篇
  2004年   10218篇
  2003年   9069篇
  2002年   7213篇
  2001年   5822篇
  2000年   4888篇
  1999年   3781篇
  1998年   2845篇
  1997年   2462篇
  1996年   1973篇
  1995年   1656篇
  1994年   1397篇
  1993年   991篇
  1992年   792篇
  1991年   579篇
  1990年   454篇
  1989年   406篇
  1988年   278篇
  1987年   166篇
  1986年   133篇
  1985年   130篇
  1984年   177篇
  1983年   134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56篇
  1979年   64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48篇
  1964年   15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按照管道加工工艺的不同,管道可分为内径控制管和外径控制管。通过热轧工艺生产的外径控制无缝钢管,可满足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中绝大部分管道的使用要求。对于超(超)临界机组的主蒸汽和高温再热蒸汽管道采用的P91/P92材质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由于对材料性能和加工工艺有特殊要求,因此宜采用内径控制管。  相似文献   
42.
43.
竖井是大型水电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重要建筑物,但竖井的传统施工方法存在施工程序复杂、人工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不高等特点,同时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通过对杨房沟水电站大型竖井施工过程的研究,总结出精细化控制爆破、小溜渣井施工方式,同时也设计了一套用于运输的综合提升系统。采用上述创新方法不仅减少了繁琐的施工程序,降低了安全施工风险,而且大量采用机械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该工程竖井施工的安全风险可控。相关措施可为类似工程的竖井施工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4.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为节约成本,在"限额设计"思想指导下,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项目投资的控制能力。然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限额设计"措施的利用水平并不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分析"限额设计"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结果为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地质选区、储量计算、水平井压裂层段优选及开发方案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地质评价实验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含气性和物性这3个方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设备研发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海相页岩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给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实验室建设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在上述3项页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实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测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定性观测和定量表征测试方法,实现了由静态表征向动态表征的转化,未来需要在页岩孔隙结构的原位表征和孔内流体赋存特征直接观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②对于页岩含气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现场与室内相结合的含气性定量表征系列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特征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深层页岩损失气量计算、页岩气吸附机理及模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③对于页岩物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孔隙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孔隙度测试条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统一标准。结论认为,只有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技术,才能够满足科研与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wo control schemes for boost converters affected by uncertainties in input voltage and load are proposed. The boost converter dynamics is redefined in terms of new state variables to facilitate the use of a disturbance observer that can estimate matched and unmatched disturbances. A sliding surface, which is new in the context of boost converters, is proposed to enable tracking and regulation of output voltage without requiring measurement of input voltage and load current.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system including the disturbance observer, the sliding variable and the output is 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emes is assessed for regulation of output voltage and tracking of reference voltage by simulation as well as experimentation in which various types of uncertainties and various types of reference voltage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47.
牟全斌 《中州煤炭》2020,(12):76-80,88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黄陵二矿为例,采用现场测试、钻探取芯、跟踪观测、地质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底板油型气分布特征、涌出规律和运移机理,并初步探讨了底板油型气体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底板油型气涌出点多位于底板砂岩储层上倾尖灭端和砂岩透镜体附近,呈现不连续区带状分布特征,涌出的油型气主要来自富县组砂岩层,涌出的动力主要为地层流体压力差,底板油型气通过地层中存在大量的断裂和裂缝、微裂缝系统进入采掘空间,采掘扰动是底板油型气异常涌出的工程诱导因素。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雷春亮 《江西煤炭科技》2020,(1):165-167,171
为了解决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侧端头顶板控制问题,针对马道头矿8211工作面的地质情况,通过对回风顺槽超前注浆加固,提高超前支护范围和支护强度,并对回风侧端头三角区煤壁和顶板进行化学浆加固的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顺槽超前区围岩变形和工作面回风侧端头三角区煤壁片帮,保证了工作面端头区顶板安全。  相似文献   
49.
何彦奇 《中州煤炭》2020,(4):52-55,60
为了给辉县景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实际工程概况,研究了辉县部分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预测评估了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以及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The Dynamic Cone Penetrometer (DCP) is a device that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in situ soil compaction quality.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numerous corre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between the DCP test results and soil strength and stiffness parameter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set of criteri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quality control (QC) of compacted subgrade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herent statistical variability of DCP test resu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C criteria, a new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is used to extract representative test values from the raw field DCP test data. In order to use the proposed QC criteria, soils are first classified into two broad categories (fine-grained and coarse-grained) depending on their fabric and response to compaction efforts.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for fine-grained soils, the DCP test values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sticity index (PI), which is indicative of the type and amount of clay content of the soil and (ii) for coarse-grained soils, the DCP test values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optimum water content of the soil,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in situ density. DCP blow count correlation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both soil catego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field DCP testing and data analysis are also provided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DCP test results in QC testing of compacted subgr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